龙港市印刷包装行业协会官方网站

从供销员到公司董事长,他用自信活出精彩人生

时间:2023-04-07 点击:1032次

 市场是挣扎出来的,道路是摸索出来的。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,自信永远是支撑我前行的精神支柱,所以我一直以来都是自信满满的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——周春铁

照片由周春铁提供


采访者陈鸿超 

整理者陈鸿超、李永刚

采访时间2019 年 11 月 17 日

采访地点温州大学口述历史研究所

口述者周春铁,1967年9月9日出生,浙江苍南人。1983年初中毕业,1983年下半年开始学习木雕手艺,两年后学成,从事木雕工作;1988年年底成为供销员,开始外出跑业务;2007年创立浙江鑫祥印业有限公司;2003年至2008年担 任山西省浙江企业联合会副会长;2009年在浙江大学MBA总裁培训班学习2年;曾任苍南县包装协会副会长;现任龙港总商会副会长、龙港市工商联副会长、龙港市印刷包装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等。


一、追忆童年:求学与谋生经历


        采访者周总,您好!请您先简单地介绍一下自己,特别是学习中一些难忘的经历。

        周春铁我出生于温州苍南县舥艚镇东山周村(今属龙港市)。我的学历不高,仅为初中毕业。那时候还没有幼儿园。小学就建在祠堂里,一到三年级的学生都是在祠堂里上课的。至于学习内容方面,就是学一些字母、拼音和汉字等,跟现在的孩子学的东西差不多。到了四年级、五年级,我们就去舥艚镇里上学,距离我居住的村子大概有两里路。

        小学读完,接着我就升到了初中。初中的学校叫舥艚镇中心学校,我的初一、初二是在那里上的。按理说,我们初二就算是毕业了,因为以前是八年学制,后来改成了九年制义务教育,才有了初三。我的初三是到北岭中学读的,因为当时舥艚镇中心学校的教育资源有限,只有初一和初二两个年级,没有初三。北岭中学原来是部队驻扎地,后来改造成为学校。

        从幼年到青年的学习过程中,有一位老师对我影响很大,她就是我们村里的陈美爱老师。在我的印象中,她是一位非常慈和充满母爱的老师。她对所有学生都会给予耐心的照顾和母亲般的疼爱,所有学生都很喜欢黏着她。在村里,她也是村民们非常敬重的人。我记得有一次上课的时候,我突然间肚子很痛,痛到难以忍受。因为那个年代吃的东西不是很干净,可能是食物中毒。陈老 师看着我痛苦的样子,二话没说把我背起来送回了家。找到我母亲后,又和我母亲一起把我送到了很远的一个诊所治疗。这件事真的让我难以忘怀,那时候我还年幼,觉得这样被人疼爱着真的很幸福。现如今陈老师年纪大了,但偶尔还会出去旅游,我还是会经常去看她。她的孩子跟我是同班同学,我们的关系也非常好。

        我在北岭上完了初中就没再继续读书了。我家人都是农民出身,我爸是以捕鱼为业的。初中毕业之后,我觉得自己长这么大了,该为家里出点力了,所以就外出谋生了。我父母想给我找一个能维持生计的活儿,于是让我去学木雕。两年之后,我学成归来,还带了一个徒弟,之后就在家里做雕刻。我大概有五六年时间都在做雕刻,手艺也逐渐得到很多人的认可。


        采访者您的父母当时为什么会想到让您去学木雕手艺呢?

        周春铁这算是父母给子女安排的一个谋生手段吧,因为他们觉得如果有一门手艺傍身,走南闯北至少不会饿肚子。以前在农村,总是讲究父母要给子女找一个赚钱谋生的路子。另一方面呢,当时我自己也不想再过父辈们打渔为生的日子,想学点技术,以后靠技术吃饭,也能有个好营生。因此,我就去学了木雕。我学会这门手艺之后,自己便成了师傅,也就是木雕工艺师。我主要雕刻的是山水、人物、花鸟等精工木雕工艺品,雕刻技术还蛮好的。事实上,我不仅会雕刻,还会绘画,也算是有一些这方面的天赋。即使现在拿一些木雕工艺作品来给我看,我也是能够看得懂的。


        采访者您小时候对家乡的印象如何?例如家乡的生产作物、生活水平以及风土人情等。

        周春铁我对家乡的印象非常深刻,那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。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,村里大部分人都是靠打渔为生。大人们白天出海打渔,傍晚回来的时候,是我们小孩子最高兴的时候,因为有各种海鲜吃。大人们偶尔也会带回来很多漂亮的海螺,给我们当玩具玩。村里民风淳朴,村民团结友善,街坊四邻相处得都很和睦。那时候农村讲究的就是人情世故,谁家有点事,大家都会一起去帮忙,从来不计较得失,所以我对农村生活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。现在在城市里居住的人们,这种情感就会淡薄,因为城市里基本上大家都是单门独户的,人际关系也相对生疏。我的童年是在村里度过的,一直在那儿生活,直到结婚以后才出去做生意。虽说在农村生活上比较清贫,但是回忆起来,我的童年时光都是一些开心和快乐的事。长大成家后,为了生计,我也开始了四处奔波的经营之路。直到1987年左右,为了生意经营便利,一家人来到了新建不久的龙港镇上。


第三排左四为周春铁(1981年 初二毕业照)

二、从浙南到关中:精彩源于自信

        采访者当时的供销员都有一个“挂户经营” 的说法,那您成为供销员之后,是挂户在哪个企业里呢?

        周春铁当年我做供销员的时候是挂户在苍南县铝塑工艺制品厂。那个厂有一个专门的代办处,负责给我们这些业务员挂户,那时候大概总共有几十个人在那里挂户。因为在那个年代,跑业务必须要有单位介绍信,不然是出不去的,我就从厂里拿了一份介绍信。到了后期,我就没有挂户了,自己开店,给自己跑业务。我和妻子两人,我在外跑业务,她在家里搞生产,一里一外配合着做,从做标签印刷业务到做药盒的印刷业务,就是这样逐步做起来的。


        采访者有人认为供销员是一个既耗体力,又费脑力的开创性工作。您觉得这种说法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?

        周春铁我认为供销员算是一种比较讲究技巧的工作,你既要有耳听八方的本领,又要掌握眼观六路的技能。用一个比较现代的词来形容的话,“善解人意”最合适。所以,供销员是一个比较费脑力的工作。体力工作大致都一样,而脑力工作则是变化万千。例如在不同的场合要有不同的对话思维,对于不同性格的人要有不同的对话语气,时间、地点、情景、人员、性别等,都是要用心分析的重要因素。


        采访者在外跑业务,尤其是奔波在边远地区,路途艰难、风餐露宿、挨饿受苦是常有的事吧?能否谈谈您印象最深的一次经历?

        周春铁风餐露宿、挨饿受苦的经历确实很常见。事实上,以前在外跑业务的时候,每一次经历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,创业过程中经历的磨难和成长过程中体验过的心酸,最终都成了我人生中取之不尽的财富。

        我记得那是1992年,我在西安市郊接了一个订单,因为路途遥远,送货过程非常艰难。这批货在家里生产了大概20天,生产完成之后,我带着货物到鳌江长途汽车站,从这里乘车到西安,一路上经历80多个小时才到。当时由于乘 车时间太长,吃不好也睡不好,一路上只吃了两 顿饭,后来身体不适,还出现了拉肚子的情况。到了西安之后,我又把带去的一吨多货物卸下车,然后再转车将这批货送到客户手里。现在回想起来,那时候做生意太艰难了、太不容易了。相比之下,现在的条件比以前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倍,我自己都佩服以前的我。


        采访者您曾经说过:“市场是挣扎出来的,道路是摸索出来的。”能否具体谈谈您是如何“挣扎”市场和“摸索”道路的吗?

        周春铁我这个人一直坚持一个信念:东边不亮西边亮,永远不要停留。我如果在东边亏了,一定会在西边给它赚回来。记得有一年,西安的一个酒厂欠我10来万元货款,一直没有钱还我。其实那个时候我已经亏损了很多钱,大概有100多万元,真的是下坡路走到底了,但最后我还是靠自己撑过来了,所以我觉得市场还是得靠自己去“挣扎”。你不能停止向前努力的步伐,要一直往前跑。还有一点很重要,那就是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,永远都要相信自己,不能轻易失去信心。自信,永远是支撑我前行的精神支柱,所以我一直以来都是自信满满的。


        采访者推销工作就是让别人接受你的产品,这并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,你所遇到的可能是婉言谢绝,可能是冷嘲热讽、闭门羹,甚至可能是当头棒喝,您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呢?

        周春铁那个时候遇到坎,是经常的事。记得有一次,我为了谈下一个业务,特地在厂子门口等一位领导下班。他下班之后,我就一直跟着他,跟到他家门口,接着再进去拜访他。但是这 样做也并不一定都能成功,有的人会开门接待我,但有的人会直接关上门,根本就不让你进。这种闭门羹我是吃过不少的。总之,遇到这样的事,一方面要总结经验,另一方面要摆正自己的心态。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做成生意,把这个业务拿下。所以对我来说,跑业务就是无孔不入,对客户要投其所好,尽量做到面面俱到。

        坚持到底不放弃,这样才能有希望。用一句不太贴切的话来说,做业务就要有“不要脸”的精神。“咬定青山不放松,任尔东南西北风”!盯住一个目标,秉承一个信念,只要还有机会, 一次谈不成,我就来第二次;两次谈不成,我就 再来第三次……坚持到最后总会成功的。走过了这个寒冬,还怕春天不会来吗?



周春铁与自己亲手雕刻制作的婚床


        采访者有人说“供销员靠的是一张嘴”,能说会道是一个优秀供销员应该具备的素质,甚至还要有“舌战群儒”的本领。那您是怎样锻炼自己这种能力的呢?

        周春铁这种能力,确实是靠自己一步一步锻炼出来的。我刚开始跑业务的时候,人家提出一点小问题,我就会脸涨得通红,紧张得什么话都说不出来。我不知道该如何去应付这些问题,就只会傻傻地站在那里。记得我第一次在一个药厂投标,也不知道投标具体是什么流程,刚走进去就慌了,因为看见20来个人坐在那里,我脑子一下子变得一片空白。即便是他们让我拿着稿 纸读,我都不知道如何开口。那个时候的我真的很窘迫,明明30来岁的人了,还像个毛头小子一样,傻愣愣地站在那儿,一脸慌张。

        说真的,刚开始的时候我真的是什么都不懂。20世纪80年代,电话还比较少,传递消息只能通过发电报,但我最开始连电报都不知道该怎么发。但是所有的经验都是从第一次而来的,一旦有一就有二,慢慢地就有经验了。到后来再去投标,就算有满满一会议室的人,我也能镇定自若地对答如流。在这个过程中,渐渐地你就会发现,沉着冷静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。如果客户有什么问题,那就得先把它摆出来,只要我们坐在那里 好好地讨论,什么事情都能解决。你得这样想:他们也只是普通人,我们又有什么好紧张的呢?他们跟我坐在一起探讨、询问,其实就是想看看我们的态度,毕竟人家花这么多的钱,肯定不愿意产品有质量问题。但在那个年代,生产加工没 现在这么规范,质量问题肯定是避免不了的。我个人主张的是:与人沟通要尊重他人,正所谓“尊重他人,尊严做事”。你可以没有能言善辩的嘴,也可以没有“舌战群儒”的本领,但是一定要懂得尊重人,要懂得换位思考、灵活运用、临场发挥、实事求事,这些才是处理事情的关键。


        采访者20世纪80年代,您在龙港建镇初期来到镇上,在当时镇上最热闹的站前路开店,从事丝网印刷。能否谈一谈当时的情形?

        周春铁20世纪80年代,温州农民创造了许多改革佳话,龙港“农民城”的兴建就是一个典型。1983年,苍南县龙港镇获批成立,在全国率先推出户籍制度、土地有偿使用、发展民营经济“三大改革”。周边乡镇大批农民自带口粮 进城、自建住宅落户、自办企业发展,短短几年时间建起了“中国第一座农民城”。自此,龙港实现了从渔村到“农民城”,再从“农民城”到产业城,发展到今天的由“城”建市。

        那个时候我家就住在龙港镇周边,距离比较近。由于接的全部都是外地业务,所以跑业务的时候面临着很多难题。首先,因为交通不发达,来回都是坐长途客车,出去一趟要一个月才能回来。其次,通信也很困难,我们携带着客户的货物,必须要送货到指定地点才行,有时甚至要送到人家公司里才能放心。

        站前路在当年应该是龙港镇人流量最大的地方,很多人都是来这边车站坐车、接货,等等。我记忆最深的是龙港的标志性建筑七层楼,它是当时整个龙港镇乃至苍南县的最高建筑,由龙港企业家私人建造。我当时就在想,我以后也要把企业做强做大,也要盖属于自己公司的高楼。


        采访者:在您20岁的时候,就离开龙港,独自去外面闯荡。您当时去过哪些地方?

        周春铁现在回过头看,我也算是去过很多地方,例如山西、陕西、湖北、新疆、四川、湖 南等地。到目前为止,我差不多已经走遍了全国各地,只要是有药厂的地方,基本都有我跑业务的足迹。现在想起来,自己那时候20多岁,什么都不懂,也没出过远门,甚至连到哪个地方、 怎么坐车都不知道,全靠一身的闯劲,天不怕地不怕,一心只想把事情做好。所以说年轻就是好,年轻就是本钱,有精力、有闯劲,不怕失败。

        我在1988年的年底就出去跑业务了,但当时没有去过特别远的地方,也就在温州附近。后来要去外地跑业务,我就拿着中国地图自己琢磨,最终把第一站定在了武汉。因为当时我看了中国地图,觉得武汉这个城市面积大,交通也很便利。而且我发现,去武汉的话,中间还经过南昌,南昌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城市,并且距离武汉也不是很远。于是,我决定花半个月的时间去武汉跑业务,虽然时间确定了,但是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做。因为身边的亲戚也没有做这类业务的,而我的那些朋友也是各忙各的,我也不好意思麻烦他们。此外,由于我当时在老家,如果想坐车去武汉,还得回到龙港,从龙港出发。早上从我家出发坐船去龙港,中午才能到,接着得坐20多个小时的汽车才能到金华,然后再从金华转乘火车去南昌。我记得因为在火车站没买到坐票,只好买站票,站了12个小时才到南昌。那个年代,不论是车况还是路况,都是非常糟糕的。


周春铁在舥艚老家东山周村


         采访者西安距离温州还是比较远的,您后来为什么选择去西安呢?

         周春铁我在外面跑了一段时间业务之后,积累了一些经验,再加上我对当时市场的分析,慎重考虑之后决定去西安。当时的市场是怎样的呢?我认识的许多朋友都在东北地区跑业务,去西北的人却很少,可以说基本上没有。我就想着西北地区跟我同行业竞争的人应该很少,所以我就去了西安。有了之前的教训,我真的有点儿不太敢再和企业打交道了。因此,到了西安之后,我就打算开拓新的方向,准备把目标转向事业单位,如银行、保险公司等。

        大概1990年六七月的时候,我就带了一箱礼品盒的样品,去了西安市。经过不懈地努力,我顺利地跟银行谈定了第一笔业务。我刚到西安的时候住的是旅馆,然后第二次、第三次我开始住宾馆,条件慢慢好了起来。对于西安这个城市 以及西北地区的包装市场,我也逐渐熟悉了,业务越来越熟练了。就这样,我在西安慢慢地扎下了根。

        我在西安认识了一家信用社的主任,后来我们成了好朋友。他给我介绍了西安市电风扇厂一笔业务,于是兜兜转转,我又回到了厂里,还是要和企业打交道。当时我就想着,可能我这辈子就跟企业有缘吧。1991年下半年,我接了西安市一家药厂的业务。这家药厂让我印制十几个不同品种药物的标签,但因为我是第一次接触这种类型的业务,也不太懂客户的需求,结果把十几个品种的标签都做成了一个样的,必须全部重新 做,这件事也算是给了我一个教训。后来我发现由于药厂投资比较大,虽然资金流动比较缓慢,但是企业倒闭的可能性比较小,做它的配套业务比较保险和稳健。相比之下,食品厂的投资就较小,几万块钱就能投一个厂,因此食品厂的运营状况就不是那么稳定。所以我后来就不做食品厂的业务,而是把重心放在了药厂的业务上。做了一段时间之后,我发现西安的生意并不是很好做,主要是有些客户老是拖欠货款。相比之下,反倒是山西那边的生意好做一些,所以后来我就到山西跑业务了。


        采访者那您在山西是如何淘到第一桶金的呢?能否详细谈一谈?

        周春铁我在西安一待就是十几年,在1996年的时候,一次偶然的机会,一位山西临汾的朋友把我带到了他自己所在的那个军工企业,这个朋友是我在西安的一家药厂认识的。我到了那个军工企业之后,发现他们企业的标签做得真的是很差。经过一番沟通与交流,我接下了这个企业的标签业务。当我第一次把标签做完给他们送过去的时候,他们非常惊讶,都说从来没有见过做得这么精致的商标。因为那时候的龙港已经开始采用新型印刷机,而其他地方都还在用那种老式印刷机,所以我们的标签自然做得更好。

        此外,我发现这家军工企业的产品包装也很落后,在我向他们提出建议之后,他们就把一些盒子的业务也交给我来做。这家企业的厂长是一个非常讲信用的人,只要我的货一到,不超过两个小时必然会给我结款。也是从那时开始,西安284的市场彻底打开。渐渐地,我的业务就覆盖了整个山西省的药厂。但即使是这样,我还是觉得自己对西安比较熟悉,还是会一忙完就回西安,而山西好像只是我的一个出差之地。直到2005年,我才彻底离开西安。


        采访者您为什么在2005年的时候从西安市场撤出呢?

        周春铁因为西安市场太难做了,主要是账期太长了,往往是业务早就完成了,但客户那边迟迟结不了款。从1991 年开始,我每年发出将近100 万元的货,但每年还是处于亏损状态,让西安的客户给我结款实在是太难了。最终,我基本放弃了西安那边所有的客户,只留下了一个陕西白鹿制药厂,因为这个厂结款很迅速。但是由于我的产品质量还跟不上这个厂的要求,所以只让我做一些比较小的东西,一年也就两三万块钱的业务。即使是这样的小东西,我也必须要投入大量的成本才能做出来,因此还是赔钱的,但我还是坚持做了下去。直到我自己成立公司以后,技术逐步成熟,白鹿制药厂才放心把别的业务交给我做。


        采访者您当时亏损了100多万元,又收不回货款,最后是怎样解决资金问题的呢?

         周春铁当时的融资全靠诚信,我是个很讲诚信的人,圈子里对我的认可度很高。之前亏损的100多万元,里面有我做业务攒下的钱,也有向亲戚朋友借的钱。亲戚朋友借钱给我,是需要承担风险的,我觉得他们是信我才借钱给我的,所以我得担着这个责任,不能辜负他们信任。我坚信自己肯定能做好这一切,所以最终也是靠着自己的信心和努力,走出了这次低谷。所以还是那句话,无论做任何事,信心是很重要的。 



照片由周春铁提供

三、艰苦创业:鑫祥印业发展历程

        采访者2007 年 10 月,您创建了浙江鑫祥印业有限公司,注册资金 500 万元。请您谈一谈公司刚刚创办时的情形,比如创建公司的初衷,注册资金是如何筹措的,是否有合伙人?

        周春铁当年创办公司,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事情。因为有了之前的供销员经历和创业经历作为铺垫,这个时候天时、地利、人和等条件都具备了,创办公司就是自然而然的事。我们创办公司也可以说是形势所迫,因为当时我们联系的业务量很大,一年加起来有1000多万元。虽然 当时是挂靠在别的企业名下做印刷的,但是业务、生产都是我自己组织的,我挂靠的那家企业只是帮忙做少量的一部分业务,许多东西都是在外面加工的。在外面加工有一个很大的弊端,那就是 产品质量难以保证。此外,当时我们挂靠的那家企业的设备很陈旧,并且他们貌似也没有太想往前发展的规划。可整个印刷市场已经越来越规范,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了,这导致我挂靠在那家企业并没有什么优势。所以当时我就觉得这 285 样下去不行,于是跟妻子商量自己创办公司,要把自己的业务集中起来管理,鑫祥公司应运而生。

        当时注册公司的时候,其实也没有说一定要投多少资本,只是想着把现有的除了印刷外的产品都整合在一起。2007年10月18日我开始准备创立公司,那个时候我自己也没什么钱,外面还欠着100多万元的债务,所以只能花 28万元左右租了一个面积有2000多平方米的厂房,员工也就50多人。当时我是独自办厂的,没有合伙人。公司之所以取名为“鑫祥”,是因为我觉得“鑫” 由三个“金”字组成,代表着富裕。但是我们人这一生富裕了还不够,还应该吉祥如意,让富裕能相伴一生,所以我就给公司取名为“鑫祥”, 象征富裕和吉祥。公司这个商标的设计呢,也是有一些寓意在里面的。这个 X 是“鑫”的拼音的 第一个字母,代表“鑫”;外围的这个圈就代表 着我们企业要向外走,走向世界;上面这个红点象征着太阳照耀着我们的企业,让我们企业在全球跑得顺顺利利。


        采访者家庭和事业是我们人生中很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,很多企业家可能因为太专注于事业,往往牺牲了陪伴家人的时间,请问您是怎么做到两者兼顾的呢?

        周春铁虽然人们常说“鱼与熊掌不可兼得”,但我认为两者是完全可以兼顾的。首先,完整的人生不仅要有事业,还要有美满的家庭,事业和家庭同等重要。也许不同的人对家庭和事业的看法也不同,有些人认为家庭更重要,有些人则认为事业更重要。其实无论你更偏向哪方面,都不能忽视另一方面的重要性。事业和家庭就像是人的两条腿,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得踏实、长远。工作出色可以为家庭提供更好的经济保障,家庭幸福也可以为工作创造稳定的“后勤”。事业和家庭是密不可分的,因为家和才能万事兴嘛。

        其次,我觉得不管是“先立业后成家”,还是“先成家后立业”,都是有失偏颇的。其实成家和立业不需要有什么先后之分,它们应当是并列的关系。很多时候当你做完了前者,就会发现 来不及做后者了。所以,人应该放弃这种先后的想法,而树立起双赢的意识。也许在不同时期人会有不同的偏重,但请记住,偏重不等于偏颇。所以,我在家庭和事业的关系中,信奉的是“家和业兴”,家庭和谐是创业的必要条件。我很感谢我的妻子和家人对我的支持和帮助,让我可以在创业的路上尽情奔跑。

周春铁与妻子(2011年 南京)


        采访者人们常说,“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 总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,一个幸福家庭的背 后一定有一位默默付出的伟大女性”。在您的整个创业过程中,您的妻子对您有哪些支持与帮助?

        周春铁你说的没错,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, 必定有一个伟大的女人。我的妻子就是我创业过程中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,一直都在默默付出 和支持我的工作。她既要在我外出跑业务的时候照顾家庭和孩子,又要负责厂子里的生产和财务工作;她既是我的家庭贤内助,又是我工作上的好助理。公司初创时期,我的压力很大,有时候难免会心情沮丧、郁闷,但是每当我回到家的时候,我的妻子对我永远都是鼓励、开导。她经常对我说:“遇到困难不要紧,谁创业不遇到困难啊?李嘉诚卖过塑料花,褚时健受挫后75岁再次创业,后来不都成功了?我相信你,你一定能做出一番成绩,暂时遇到的挫折就当是磨砺啦。” 当我遇事急躁时,她又会对我说:“遇事要淡定,处事要心宽,论事要淡然。”所以,要说事业成功,有一大半功劳都是她的。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,她会孝、能容,懂得换位思考。她不仅是我的妻子,更是我的人生挚友。


        采访者您曾经总结过一句话,“乐观积极,以诚待人;遇良师,结益友”,您认为这是您人生最宝贵的财富。能否结合您的人生经历,分享一下您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?

        周春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,因为它是成就非凡人生的前提,是成功的指向标。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,我们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,相反,更多时候我们都是在面对困难,跨越荆棘,翻山越岭。因此,我们需要时刻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,在我们失落、失望、失败的时候,能像普希金说的那样:“在愁苦的日子里心平气和,始终相信幸福的一天终究会来临。”

        积极乐观的心态能点亮我们的生活,会让生活变得明媚,变得绚丽,变得美好。你会更全面地看待一件事,更积极地去处理身边所有不如意不顺心的事情,人换个角度去考虑,往往会获得不一样的感受。只有走过了崎岖、听过了质疑、见过了荆棘,才能遇水为龙。

        人生要结良师,交益友,与损友保持一定距离,即使是狐朋狗友也是人生的重要旅伴。人们常常说益友良师,我认为益友同样是良师。我做了几十年的“业务员”,在我的朋友圈子中,有形形色色的人,这使我的生活五彩缤纷。在与朋友相处的过程中,我们互相影响着,又相互竞争着,彼此取长补短,我从朋友身上也学会了许多道理。总的来说,我认为人生一定要做好两件事:感恩,结缘。


        采访者20世纪80年代的供销员承载着一代人创业的心酸与骄傲,也成为属于那个特殊年代鲜明的历史印记。作为万千供销员中的一份子,回忆近40年的坎坷历程,您有什么感受呢?

        周春铁我想用9个字总结:不容易,不简单,不平凡。创业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、容易的事情,每一个创业成功者的背后都有属于他的心酸故事,而这取决于你自己想选择哪种活法。时刻对自己充满信心,对未来充满希望,前途一定是光明的,这是我在印刷行业多年打拼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。认真、努力地工作,克服痛苦和辛苦后取得成功时的成就感,是人世间无可替代 的喜悦。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鑫祥的朋友、合作伙伴们。过去值得追忆,梦想仍需努力,在创业的路上,我还是会坚守信念,一路前行。还要感谢为鑫祥辛勤付出过的所有鑫祥人,是你们的付出给了鑫祥不竭的动力,是你们的奉献铸就了鑫祥辉煌的今天


本文选自《筑码头 闯天下——温州苍南供销员口述与影像历史》(郑刚峰主编)

主编郑刚峰龙港市税务局干部,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。2014年7月《温州老板的表情》浙江当代摄影新锐展;2016年11月《温州民企》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个展;2016年11月《长夜》杭州 浙江摄影工作坊作品展;2017年11月《温州民企》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《看见温州--温州摄影师群展》;2019年12月《民企空间》浙江纪实摄影展;2021年11月《印·相》第四届国际摄影研讨会暨2021丽水摄影节展览;2021年11月手工书《温商》入选三影堂艺术中心“纸上空间”--集美 阿尔勒图书展。



来源:舥艚公社



更多
【打印此页】
上一篇:首届“龙港印艺大奖”参赛事项早知晓,备赛更充分! 下一篇:之江印艺大奖即将出炉,龙港印企3金7银!